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多光谱诱虫实验装置,由昆虫投放室、诱虫通道以及控制电路组成,可以同时进行多波长单色光源对实验昆虫的趋光性实验研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库蚊趋光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5种单色光源和白光对照共16通道中,库蚊对不同通道的选择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中心波长为365 nm420 nm的光源通道选择率显著高于其它波长光源通道,选择率分别为23.05%23.33%,其次为波长405nm的光源通道,选择率为15.00%。实验还发现库蚊对波长大于600nm的黄光、红光和近红外光几乎没有趋向性。该实验装置中,不同波长的光源互不干扰,供试昆虫可以在多种波长之间进行行为选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多光谱;LED光源;趋光性;实验装置; 库蚊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Design of a Multispectral Insect Attraction Experimental Device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ulti-spectral trapping experiment device is designed, which is composed of an insect delivery room, trap channels and control circuit,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carry out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tropism of experimental insects with multi-wavelength monochromatic light sources. The phototaxis experiment of Culex mosquito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is devi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lectivity of Culex mosquitoes to different channel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15 monochromatic light sources and white light. Among them,the selectivity of the light source channels whose center wavelengths were 365 nm and 420 nm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wavelength light source channels, with a selectivity of 23.05% and 23.33%, followed by a light source channel with a wavelength of 405nm, with a selectivity of 15.00%. Experiments also found that Culex mosquitoes have almost no tropism for yellow light, red light and near-infrared light with wavelengths greater than 600nm. In this experimental device, light sources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 do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test insects can choose behaviors among multiple wavelength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Key words: multispectral; LED light source; phototaxis; experimental device; Culex mosquito

第一作者简介:何旭栋(1995- ),男,浙江慈溪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光谱技术,E-mail838269128@qq.com

通信作者:陈华才(1968- ),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LED技术和光谱技术研究,E-mailhuacaichen@cjlu.edu.cn

 

在外界光照的刺激下,昆虫会做出定向行动反应,其中靠近光源的行动称为正趋光性,背离光源的行动称为负趋光性[1]。研究昆虫对不同光波的趋性,将特征光波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对实现诱集害虫,趋避益虫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更好地开展绿色防控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内外对昆虫趋光性相关实验报道有很多,相关昆虫行为实验都是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没有统一规格和要求。林明江等采用直管实验装置,利用暗室/亮室的对比设计,研究甘蔗螟虫趋光性反应,得到诱捕不同种甘蔗螟虫最有效的波长[2]。同样的还有许多研究者采用暗室/亮室的设计,郭健玲等利用这个方法研究3种扁谷盗对不同波长光趋性,装置将腔体分为三个部分:栖息反应室、趋光反应室、避光反应室,每次采用一种波长进行实验,得到诱捕效果最好的波长[3]Jun-Hwan Park等人利用自制Y型迷宫腔探究米象虫的趋光性,他们将米象虫放置在连接点,两端分别用对照光源和实验光源进行照射,实验得出蓝光(84.3%)对米象虫最有吸引力[4]。与此较为相似的是Min-Gi Kim等人利用L型实验装置,将麦蛾成虫投放到装置折点,同样在两端设置对照光源和实验光源,实验结果表明365nm波长的光源对麦蛾成虫具有最好的诱捕效果 [5]。以上这些实验都是单因素实验,实验昆虫只能在实验光源和对照光源二者中作出选择。关于多种波长同时实验的装置,丁岩钦等曾在1974年利用自制的装置研究棉铃虫和烟青虫成虫的趋光性反应,该装置利用波长选择器得到不同波长,四个通道的设计一次性最多可以比较4种波长,最终得到棉铃虫和烟青虫对333nm的光源最敏感[6]Mazza等利用相似的装置得到蓟马的趋性峰在紫外315nm处[7]

以上双通道(单因素)及四通道的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是,供试昆虫必须面对被动的选择压力,容易引起实验的系统误差。为此我们设计一种多通道(多光谱)昆虫趋光性行为实验装置,让供试昆虫在多通道中对不同波长的光源作出自由的选择,避免昆虫趋光性行为受到被动选择压力的影响,并以此装置进行了库蚊的趋光性行为研究。

库蚊属蚊科库蚊亚科,分布极其广泛,是蚊科的第二大属,已知800余种和亚种。库蚊是传播多种疾病的重要媒介,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多种马脑脊髓炎等症是由库蚊传播的。蚊虫的趋光性实验这一块目前很少有人研究,李思钰曾经对蚊虫的趋光性进行探究性实验[8]

 

1.多光谱诱虫实验装置的设计

多光谱诱虫实验装置主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昆虫投放室、诱虫通道和控制电路,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2装置的结构拆分图。其中昆虫投放室主要由圆柱形腔体和顶部的昆虫释放口组成,诱虫通道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连接管、昆虫收集器和单色LED诱虫光源;昆虫投放室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投放实验昆虫,LED诱虫光源通过连接管与投放室腔壁上的圆形开口相连。昆虫收集器由电机叶轮和昆虫收集袋构成,用于捕获实验昆虫,其通过T型连接管与诱虫通道连接。

1 多光谱诱虫实验装置示意图

2 多光谱诱虫实验装置结构拆分图

1-昆虫投放室,2-诱虫通道,3-控制电路,4-顶盖,5-昆虫释放口,6-悬空隔离条,7-连接管,8-昆虫收集器,9-单色LED诱虫光源,10-T型三通连接管,11-电机叶轮,12-昆虫收集

 

1.1工作原理

昆虫投放室为一圆柱形腔体,内壁敷贴黑色灯芯绒布料。LED光源以及昆虫收集器通过连接管与腔体上的圆形开口相连接。LED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连接管照进昆虫投放室,昆虫投放室内的昆虫感受到不同波长的光源,选择进入其最敏感的光源的连接管。当昆虫靠近光源时,被电机叶轮产生的倒吸式气流吸入昆虫收集袋,风干致死。

装置工作原理图

 

1.2装置特点

1光谱范围广。多光谱诱虫实验装置一共设有16条单色LED通道,可以自由组合光谱范围。

2)多光谱同时工作,效率高。与传统的测试昆虫趋光性实验装置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实现了多光谱同时工作。每个通道内的光源都是独立互不影响的,由于实验昆虫均处于同一个昆虫投放室中,保证了所处的环境都相同,避免了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是传统实验装置无法实现的。同时,光谱同时工作的方式可以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3)结果精确。为了降低装置本身可能带来的误差,对多个部分都进行了处理,如昆虫投放室内壁贴有黑色灯芯绒,这样可以减少各个通道的光线反射避免相互干扰;昆虫收集袋的镂空设计保证在电机叶轮工作时产生的负压不会对昆虫造成影响,使影响昆虫趋向性的因素只有光源波长。

4)实验参数可调,多样化。多光谱诱虫实验装置不可以探究蚊虫对各波长光源的趋向性反应,还可以通过改变连接管的长度进一步探究不同光强,工作距离对昆虫趋光性的影响。

 

2.库蚊趋光性实验研究

用于实验的库蚊为杭州种群,为了保证库蚊的活力,实验前需要将其培养于蚊笼中,并定期提供糖水。此外,蚊笼内的环境应调到适宜库蚊生存的条件,温度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RH保持在70%。从蚊笼中选取450只具有活力的库蚊进行实验。

实验采用前述装置进行,选取16条通道参与实验,且设置每条通道的工作长度为60cm。实验开始前利用光谱仪测得参与实验的光源的峰值波长分别为365nm、380nm、390nm、405nm、420nm、430nm、450nm、460nm、520nm、580nm、590nm、610nm、660nm、730nm最后一组采用白光光源进行对照,利用功率计测得各光源的额定功率均在2W左右

实验地点选在暗室,实验时间为晚上2000至次日清晨800,共12小时,为了避免库蚊对环境不适应而死亡,将室温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为70%。实验分为三组进行,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第一步,选定实验参数,选取150只大小相近,具有活力的库蚊作为实验对象,诱虫通道的长度统一定为60cm实验时间定为晚2000至次日清晨800,实验室内温度为25℃,相对湿度RH为70%。

第二步,打开装置顶部的昆虫释放口,将选取好的库蚊投入昆虫投放室中,关闭释放口。接通电源前,先对用于实验的库蚊进行一个小时的暗处理。

第三步,暗处理结束后,接通装置电源,各波长光源发光,电机叶轮运转,实验开始。

第四步,次日清晨800,关闭装置电源,统计并记录各波长光源对应的的昆虫收集袋中的库蚊数量,并清理昆虫收集器。

第五步,打开装置顶盖,拆下连接管,清理未进入昆虫收集器中的库蚊,并记录数据,清理结束后重新连接装置准备进行下一组实验。

光源对库蚊诱集率通过公式(2-1)计算:

      

Q表示光源的蚊虫诱集率;T表示实验组光源诱集到的蚊虫的数量;C表示用于实验的蚊虫的总数量。

通过专业统计软件SPSS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经过Duncan法的多重分析后,得出各波长光源的平均诱集率和标准差及其显著性差异

库蚊趋光性行为现场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库蚊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率如表1所示。

光源波长

nm)

诱集率(%

 

差异显著性

F=0.05)

365

 23.05±2.92

a

380

3.06±1.73

de

390

3.61±0.48

d

405

15.00±0.83

b

420

23.33±2.10

a

430

2.78±0.96

de

450

12.5±0.83

c

460

1.67±0.84

def

520

0

f

580

0±0

f

590

0±0

f

610

1.39±0.48

def

660

1.11±0.48

def

730

0.55±0.48

ef

850

0±0

f

白光对照

3.05±2.1

de

可以看出库蚊对不同光源的趋向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心波长为365nm、405nm、420nm以及450nm的LED光源诱集到的蚊虫数量显著多于其他光源,特别是365nm420nm光源对蚊子的诱集数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光源其次是405nm和450nm的光源,它们诱集的蚊虫数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白光光源。中心波长为520nm、580nm、590nm和850nm的LED光源对库蚊并无诱捕作用。

 

4.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库蚊对不同光波长的趋向性的实验,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在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0%的暗室条件下,库蚊对365nm-460nm波段的紫外和蓝紫光光源的趋向性明显。其次,在365nm-460nm的这个波长范围内,库蚊对365nm、405nm、420nm和450nm的趋向性相对突出,其中波长为365nm和420nm的光的诱蚊效果最显著,诱集率均在23%左右405nm和450nm波长的光源蚊虫诱集率均在10%以上,尽管诱集效果没有365nm和420nm突出,但是仍优于其他光源波段。分析实验得出的数据,并结合对照组白光光源,我们可以发现除了紫外和蓝紫光,库蚊对其他光源的趋向性都很弱,诱集率均不足2%。库蚊对于黄光和红外光均无趋向性,进一步分析可知蚊虫复眼无法识别到红外光波段,对830nm的光源不会存在趋向性,而蚊虫是可以识别黄光的,由此推断库蚊对其具有趋避性,可以做出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1】申云侠,诸葛洪祥,梁幼生,周霞,龚伟,骆伟,陈明中.光强和光色对钉螺趋光性的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10):939-941.
  2. 【2】林明江,许汉亮,管楚雄,李继虎,毛玉玲,毛永凯,曾鑫年.甘蔗螟虫趋光性研究[J/OL].环境昆虫学报:1-10[2020-09-24].
  3. 【3】郭健玲,梁桥新,曾伶,等.3 种扁谷盗对不同波长光趋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37(3):90-94
  4. 【4】Jun-Hwan Park, Bo-Kyung Sung, Hoi-Seon Lee. Phototactic behavior 7: phototactic response of the maize weevil, Sitotroga zeamais motsch (Coleopter: Curculionidae), to light-emitting diodes. 2015, 58(3):373-376
  5. 【5】Min-Gi Kim, Hoi-Seon Lee. Phototactic behavior 5: Attractive effects of the angoumois grain moth, Sitotroga cerealella , to light-emitting diodes. 2014, 57(2):259-262.
  6. 【6】丁岩钦,高慰曾,李典谟.夜蛾趋光特性的研究:棉铃虫和烟青虫成虫对单色光的反应[J].昆虫学报,1974(03):307-317.
  7. 【7】Mazza Carlos A., Izaguirre Miriam M., Curiale Javier, et al. A look into the invisible: ultraviolet-B sensitivity in an insect ( Caliothrips phaseoli ) revealed through a behavioural action spectrum. 2010, 277(1680):367-373.
  8. 【8】李思钰. 一种多光谱诱蚊实验装置的设计及蚊虫趋光性的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

一种多光谱诱虫实验装置的设计

创建时间:2020-12-22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