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我们中国人的国饮,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的饮料之一。茶叶的生产,离不开茶树的种植和管理。茶园是茶树的栽培场所,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茶园中,除了茶树,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物,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茶园的生态多样性。然而,生态多样性,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在茶园中,有些生物会对茶树和茶叶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称之为茶园的病虫害,茶园的病虫害是茶叶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也是茶叶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在茶园虫害防治系列专栏中,我们将带您认识这些茶园害虫的种类、习性、危害方式以及防治方法。希望通过我们的科普,您能对茶园害虫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茶园,让每一片茶叶都能在最佳的环境中生长。本系列的第五篇,便是茶园中常见的茶蚕
01
 
茶蚕的识别

茶蚕是鳞翅目蚕蛾科昆虫,是一种常见的茶叶害虫。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茶区,如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区,一般发生2-4代,为害茶叶、油茶、山茶等,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了解茶蚕的识别、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对于茶叶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

成虫阶段:体长12~20毫米,展开翅膀26~60毫米,体翅咖啡色,有天鹅绒状的光泽,前翅尖的外缘稍微出现钩状,前后翅膀有两条暗褐色的波状横纹。雌蛾触角排列齿状。雄蛾体色深,触角羽毛状。

 

卵阶段:浅黄色,椭圆形,常数十粒成行平铺在叶背上,呈长方形鸡蛋块。
幼虫阶段:棕褐色,背部、侧面有灰色纵纹和横纹,构成多方格形图案,体肥大,成长55毫米左右。

蛹阶段:暗红褐色,尾部有黄褐色绒毛。茧椭圆形,灰褐色,丝质,柔软。

茶蚕的为害特点

以幼虫互相缠绕在茶枝上蚕食叶片进行危害。种群密度大时可将叶片食光,影响茶叶产量和树势。幼虫具群集性,先在叶背取食,三龄后在枝上缠绕成团,大量蚕食叶片,并渐分群,老熟后爬至根际落叶中结茧化蛹。雌蛾笨拙,雄蛾善飞翔。

 

 
02
 
茶蚕的防治方法

针对茶蚕的发生特点和危害程度,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方法:

人工采摘:人工去除卵叶、虫叶和群集幼虫。

冬季培土:结合冬季茶园管理,培土灭蛹或将茶丛根际枯枝落叶埋入土中,稍加镇压,防止成虫羽化出土。

农药喷杀:幼龄幼虫期喷施苏云金杆菌或茶蚕颗粒体病毒,三龄前用化学农药喷杀。

灯光诱杀:利用茶蚕成虫的趋光性,使用杀虫灯诱杀成虫。

性诱诱杀:利用性信息素诱芯吸引雄虫诱杀,减少茶蚕交配量,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益昊农科在绿色防控领域深耕多年,研发了天敌友好系列、虫情测报系列、诱捕系列产品,致力于实现“防灾减损、提质增效、保障安全”的目标。我们有多种对茶蚕进行诱捕、防治的方法。

 

1.多功能诱捕器:利用性诱技术对茶蚕进行诱集,随后利用高压电网将其击杀,采用太阳能+锂电池供电,续航时间长,安装方便,能有效控制区域内的茶蚕虫口数量。

 

                                            

2.小体积昆虫捕捉仪:小体积昆虫捕捉仪是一种专为捕捉小型昆虫而设计的设备,具有高效的捕捉能力,适用于对茶蚕等体积较小的昆虫进行监测和防治工作。广泛应用于农业科研、农田监测和茶园病虫害防护等领域,用于捕捉和监测对作物有害的小型昆虫种群,实现对关键虫害的精准防治。

 

   

 

3.性信息素及船型诱捕器:性信息素技术是当前茶树害虫绿色防控的先手措施,是化学农药的重要替代和补充措施。船型诱捕器在众多种类的诱捕器中具有良好的茶蚕捕获效果,是性信息素诱芯的理想搭档。

03

 

 
茶蚕的防治注意事项

在进行茶蚕的防治时,还需要注意以下的注意事项:

防治时机:掌握防治适期是关键,应在茶蚕幼虫孵化高峰期至2龄前进行防治。同时也要注意成虫的监测和诱杀。

用药安全: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避免使用高毒农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在喷药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保护天敌:防治茶蚕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其天敌昆虫和鸟类等,维护生态平衡。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和保护天敌,实现茶蚕的有效控制。

效果评估:防治后要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防治措施,确保防治效果良好,同时也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防治水平。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园虫害防治的知识,您可以参考往期内容。

茶园虫害防治系列·第五篇:茶蚕的识别和防治

创建时间:2024-04-09 13:44